绥芬河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钢,是绥芬河旅游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开拓者、亲历者和见证者。在沿边开放30年之际,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王钢,请他带我们一起回顾口岸旅游从起步到辉煌的历程,分析当下面临的形势,展望国际大旅游的前景。
谈起绥芬河旅游业发展历程,王钢娓娓道来。
他说,绥芬河旅游业走过了一条探索式的发展道路。1991年初,我被调任绥芬河市政府驻波格拉尼奇内区办事处副主任,主任是当时市政府的秘书长姚德勋同志。当时绥芬河明确提出,作为驻外机构,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,尽快把苏联的旅游者引到绥芬河来。我先后与苏联滨海边疆区旅游公司、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旅游公司、斯维特兰娜旅游公司进行多方接触和沟通,在1991年4月份,我们签订了苏联旅游者进入绥芬河的旅游合同。这个合同明确规定了“50美金、两宿三天”,包括吃饭、住宿、交通费,持身份证和护照两种证件进入中国。由于当时中苏两国没有旅游协议,原则上不允许苏联的旅游者进入中国。我回国以后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,市里非常重视,省外办给予了大力支持,把对苏联工作人员的邀请函给了我们。就这样,在1991年的11月4日,第一个苏联现货贸易旅游现汇代表团来到了绥芬河。他们携带海狮帽子、呢子大衣、咖啡壶、剃须刀等物品前来交易。当时,绥芬河的市场还没有开放,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建立市场,有一个交易的地方。我们的举动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。在《改革开放20年》这本书里,我这段开创先河的经历,被作为改革开放路线的执行者和实施者,作了专门介绍。大通道带动了大经贸和大旅游,鼎盛的高峰期,仅我们绥芬河国际旅行社一年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就有40多万人,绥芬河全市一年接待出入境中外游客突破100万人。2015年,绥芬河中国国际旅行社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。
谈及当前绥芬河旅游业面临的形势,王钢表示,当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,主要就是近3年的疫情对口岸产生巨大冲击,出入境旅游团队通道关闭,旅游业经营停摆。另外一个情况,就是对俄口岸的同质化竞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
说到优势,王钢认为,近年来绥芬河又投入巨额资金,打造了一批新的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,比如爱情谷、红花岭东北抗联小镇、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、中东铁路记忆馆、秘密交通线纪念馆等等,进一步擦亮“百年口岸”“红色通道”“浪漫边城”三张名片,也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,这些都为绥芬河未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王钢表示,展望未来,如何做好充分准备,寻找新的突破口,继续走好新的旅游业振兴发展之路,是他一直在深思的问题。他说,跨境旅游一直是绥芬河的支柱产业,要总结旅游业30年的宝贵经验,必须继续打好旅游这张牌,寻找新的增长点,这是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。我们要持续扩大对外文化和经贸交流,为旅游业寻找更好的前进道路。
文/图 记者 范忠孝 吕永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