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待处理…

瞧瞧咱村的“娘子军”

早上7点,田淑丽正打扫自家的院子。“叮铃”微信消息来了,7:30开会。田淑丽走出了家门,前往村委会开始一天的工作。和田淑丽一起上班的还有蒋继梅、纪伟。她们三个,是绥芬河市阜宁镇永胜村的女村委。她们走在去村委会的路上,和村民打着招呼,村民们看着她们,满脸笑容。

“为老百姓干点事,踏实”

53岁的田淑丽是永胜村妇女主任,从事妇女工作已经16年。她还承担了为村民办理新农村合作医疗、低保等繁杂琐碎的工作。

今年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需要村民在网上进行刷脸认证,才可以领钱,而永胜村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,村里都是老年人“当家”。老人们说,俺们哪会弄这些东西,只能上村委会找她们,有时候天不好,她们都上家里给俺们刷脸。

在永胜村的村民心里,田淑丽从来不是外人,因为她事事都办得贴心。

16年一直在“田间地头”,处理这些邻里邻居的“小事儿”。记者问田淑丽有没有委屈的时候,田淑丽爽快地一笑说:“都是乡里乡亲,有啥可委屈的,能真正为老百姓干点事,我觉得挺踏实。”

“我们从小看着她长大,一直都这么好”

看到纪伟来了,79岁的宋淑珍远远就迎了过来。在宋大娘心里,纪伟就是自个儿的姑娘。这姑娘有事没事经常去她家“串门”,帮着干这干那。宋淑珍说:我去山上捡柴禾,一身土,一脚泥,只要姑娘看见我就用车给我拉回来,从来就不怕弄脏了车。我看着姑娘长大,从小到大,她一直都这么好。

纪伟是永胜村村委会委员,也是永胜村村民。成家以后自己的小家安在市里,心却一直留在村里。2018年纪伟进村委会工作,5年来,村里有多少户人家、村东头第二家住着谁,纪伟“张口就来”,对于村里的一切了然于胸。

无论是春季防火、夏季防汛、秸秆禁烧还是清明文明祭祀,纪伟一直都在一线,挨家挨户做好宣传。在夏天赶上连雨天,大雨一下就是几天,纪伟这时候就忘记了自己的家,而是一直留在“娘家”,她不能走,因为河边还住着村民,她要时时刻刻监测雨情,保障村民安全。村民说,只要俺们需要,她一直都在。她,就是这么好。

“又来电话了,稍等”

记者走进永胜村村委会时,满屋子的人,47岁的村会计蒋继梅被一群村民围在中间,好容易抽出空和记者聊几句,手机又响了。对蒋继梅的采访历时一个多小时,数次被电话打断。和记者交谈不过寥寥数语。

“都拿啥资料啊?”“我妈的身份证丢了,还能不能退款啊?”“我后天去交材料赶趟不?”蒋继梅接的电话基本都是这些内容,全部是村民打来的。前些日子,村里接到镇里的通知,村民需要拿着基本资料到市医保局办理合作医疗退款。考虑到村里老年人行动不便,距市区较远,村书记和蒋继梅商量,把本村需要办理合作医疗退款村民的资料收集上来,由蒋继梅统一到市医保局办理退款。一时之间蒋继梅忙得不可开交,可她没有忘记村里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。

刘吉兰是村里的独居老人,今年已经80多岁了,蒋继梅到家里取了老人的基本资料,顺手帮老人收拾收拾屋子,抱点柴禾,老人拉着蒋继梅的手一直笑着,嘴里说着感谢的话。蒋继梅摆摆手,她还要去下一家。

永胜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德勇,对村委会的这支“娘子军”赞不绝口。因为,她们工作太拼命、太能干了。

在面对疫情的时候,她们晚上卡口值班,凌晨核酸检测,从来没说过苦、叫过累。在村民需要的时候,她们随时随地,随叫随到。

2022年阜宁镇永胜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,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宣传推广,她们脸上的笑容和全村父老乡亲的笑容一样灿烂。

文/图 记者 刘阳 王大成

上篇:绥芬河铁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000列
下篇:没有了
分享到

© 2024 今日绥芬河
制作单位:53BK.com

↑ TOP


http://server.sfhrmt.site/Img/2023/3/20230331f3580588cf984f6ab261ceefa86c6430.jpg
今日绥芬河数字报
http://server.sfhrmt.site/content/2023-03/31/000384.html
今日绥芬河电子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