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谚说,小燕儿不过三月三。
进入农历三月,天气渐渐转暖,草绿花红,生机勃勃。在南方栖息一冬的小燕子们,似乎感到了北方温暖的召唤,像往年一样又飞回来了。
它们刚刚经历了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,飞越了河流湖泊、崇山峻岭。纵有千难万险,也未能阻断小燕子北归的路。
到达目的地后,小燕子们顾不上歇息,就各自去找合适的地方搭窝。
小燕子的窝一般都建在农家的屋檐下,它们对搭窝的地方很挑剔,甚至有些苛刻:
无人居住的人家不去,家庭环境脏乱的不去,出入不便的不去,家人吵闹不休的不去。
即便选好位置,小燕子还要找同伴一块儿去看看,让朋友帮忙参谋参谋,一旦不满意,就另选地方。
选好搭窝的地方,小燕子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衔泥。
小小的嘴巴,一次只能衔黄豆粒大的一丁点泥巴,有时泥巴粘不好还会脱落,它毫不灰心,从天明到黄昏,一天不知飞了多少趟,飞了多少里,但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的窝在一点点地增大。
有一年,一对燕子“夫妻”看中了我们家,打算在母亲住的屋门上方搭窝。
这对“夫妻”真勤快,只用一个多星期,窝就搭成一大半。
没想到,一天中午,燕子窝忽然坠落下来,小燕子啾啾啾伤心地叫着。
母亲说:“六儿呀,去给小燕子钉个木板吧,做个支架,看着怪可怜的。”于是我搬来凳子,把一块木板钉了上去。然而小燕子并不领情,另选一处重新搭窝。
燕子窝搭好不久,雌燕就开始产蛋孵蛋,雄燕捉虫觅食,两只小燕子配合默契。
过了一二十天,它们的宝宝破壳而出,这对燕子在外忙着捕捉昆虫,然后带着战利品回来,小宝宝们探出脑袋,张大嘴巴,争先恐后地抢食。
老人们说:“小燕子气性可大,从不愿受人摆布。”
我还有些不信。有一回,我到邻居欣家串门,看到他家住了一窝小燕子,我说:“咱们捉一只玩玩吧?”他同意了。
正好有只小燕子飞到屋里,我们快速把屋门关上,小燕子有点惊慌,想往外逃,可门关得严严实实的,它只好向屋里飞,我们跟着燕子跑。
终于捉住了,我不紧不松地握着,只见燕子头一歪,黑黑的小眼睛竟闭上了。
我吃惊地说:“欣,燕子气死了。”
欣说:“那扔掉算了。”
我把门打开,手一松,小燕子竟扑棱着翅膀飞了,原来它是在装死呀!从这以后,我再也不捉小燕子了。
到了秋天,燕子宝宝们已经能自由飞翔了。住在我家的燕子“夫妻”带着它们的宝宝,与其他燕子会合,一齐向南方飞去。
冬天来临,住在土崖的麻雀居然请现成的,住进燕子闲置的窝里,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。
又是一年三月三,小燕子归来,发现麻雀抢占了它们的窝,十分生气,就啾啾啾地与麻雀理论。
麻雀死皮赖脸,拒不搬走,小燕子无可奈何,只好另寻他处重新搭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