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日,绥芬河铁路口岸中欧班列迎来开行5周年。绥芬河铁路口岸作为中欧班列“东通道”的重要口岸之一,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铁路口岸,5年间累计通行中欧班列2290列,发送货物212469标准箱,班列运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。
今天上午7点25分,满载着48标准箱板材货物入境的3601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入绥芬河铁路口岸南站场,绥芬河铁路口岸中欧班列今年以来共开行 466列,发送货物46890标准箱。伴随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不断深入,经这里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稳步增长,出入境货物品类持续增加,品牌质量得到快速提升。
中国外运东北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公司经理郭志斌说,我们公司一开始尝试用中欧班列运输货物,但是组织货源时间长,一般情况下大约半个月才能运送一次货物,成本高、效率低,但随着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,基本上只要有货需要运输,就可以搭乘中欧班列进出境,效率高,成本也节省了约1/5,现在所有货物都采用了这种运输方式。
为了保证国际物流大通道高效畅通,绥芬河铁路、海关联检部门持续优化中欧班列开行作业流程,加快车辆周转,全力提升口岸通行能力,确保中欧班列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批数、辆数。同时强化中欧班列作业组织,挖掘换装作业潜力,合理制定集装箱每日换装作业批次计划,调整货区功能,加大设备投入,提升中欧班列的开行质量和开行效率。
绥芬河铁路车站运转车间主任刘立强说,这五年多来,我们绥芬河口岸站完成了站场、货场扩能改造,口岸运输能力得到了充分释放。随着数字口岸系统实施应用,国际联运业务实现了无纸化通关,口岸便利化程度和通关效率显著提升。从申报到海关放行的时间由原来半天左右,缩短至30分钟以内,最快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。
绥芬河海关铁路物流监控二科副科长王峰说,绥芬河海关在畅通道、促便利等方面持续发力,加强关铁联络配合,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,推行预约通关、转关自动核放等便利措施,实施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、估价管理,有效的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。聚焦智慧海关建设,依托铁路舱单系统实现了舱单归并、数据传输的无纸化,以科技赋能,助力班列提质增效。
在绥芬河铁路口岸北站场,记者看到,这里两个区域的集装箱货场异常忙碌,集装箱专用龙门吊和汽吊不断的来回操作,将集装箱换装到运往国内的火车上。5年来,绥芬河铁路口岸从最初的每月仅开行2列,到如今每月最多开行90余列,中欧班列通关的货物品类和开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。
绥芬河海关铁路查验二科副科长郑家昕表示,5年来,经绥芬河铁路口岸进境的班列货物由最初的单一板材为主,到现在的化肥、亚麻籽、大豆、橡胶、瓦楞纸等多个品类。出境的班列从最初的德国,到现在的波兰、比利时等多个国家,运输货物已拓展至日用百货、电器产品、工业机械、金属和农副产品等品类。
文/记者 付晓军 赵海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