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芬河作为我国东部边陲的重要口岸,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织中不断书写出新的时代答卷。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定了今年的工作任务,提出“坚定不移提升创新能级,向‘开放平台’要高质量发展”战略部署,这既是对百年口岸的新定位,也是对全市干部职工的新要求。
绥芬河的每一次跨越,每一次较大的发展,都与开放紧密相关。可以说,没有开放就没有绥芬河的辉煌历史,就没有绥芬河今天的良好局面,也可以说没有开放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。绥芬河人最懂得开放的要义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绥芬河人就是用一车西瓜打开开放之门,如今已实现了950万吨的年过货量。正是开放,使昔日的小山村成为世人瞩目的对俄贸易重镇,东北亚经济圈的关节点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开放就是绥芬河的生命线。
绥芬河的区位优势明显,绥芬河人也在过去的奋斗中写就了辉煌的篇章。但是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必须意识到,成就只能属于过去,新的时代必须迎接新的挑战。当前,兄弟口岸的通关能力也在提高,各地也都在出台各种优惠便利措施,争抢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机会。面对新的形势,我们怎么办?我们用什么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?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创新,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找到新的发展路径,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手,处于不败之地。
什么是创新?创新就是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去打破现有的已有的格局,去寻找新的机遇、新的可能,进而实现新的发展。创新,就是出新招新手段,就是引领潮头。因此,创新是有风险的,但不能因为风险而畏惧不前。在竞争激烈的新时期,任何躺平吃老本都等于自毁前程,与大发展是背道而驰的。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号上,而是要落到实处,要在政策与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新的突破。
创新,就是意味着提升自己的能力,就是意味着抢先一步,获得发展机会,就是积极地去谋取发展的新动能。没有创新,就无法提升自己的动能,就难以应对新的市场变化,更难说实现新的发展。因此,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发扬绥芬河人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,以时不我待的进取心,去勇闯国际贸易大市场,在这个大市场里获得存在的空间,取得发展的机遇。
为了实现创新促开放,提级促发展,市委要求全市干部要紧紧围绕这个工作部署,积极行动起来。要提升制度开放的牵引力,深化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、综保区、边合区、互贸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对外开放拉动力,深化智慧口岸建设,推动进出境相关商业票据数据交换,推进跨境铁路公司和场站的业务联动,深化中俄海关查验结果互认,互认资信良好企业,在双方自贸区(港)之间率先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,打造向北开放东线最快通关环境;要提升综合服务的竞争力,强化外贸综合服务能力建设,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,开展融资、通关、退税、物流、保险、收付汇等进出口环节“集中代办”,建设“一站式”外贸综合服务平台,赋能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贸易、二手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发展,降低中小外贸企业成本;要提升营商环境的吸引力,落实落细国家和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措施,深化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措施,加快推进“数字政府”建设,实施营商环境专项提升行动,推出《绥芬河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“六最”服务承诺清单》,把“用户思维、客户体验”做到最极致,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。
我们相信,只要这些具体环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,就为完成市委确定的全市2024年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,为绥芬河勇当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排头兵,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夯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