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绥芬河自贸片区高度重视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工作,以“互市贸易+落地加工”模式为核心,发挥“一区引领、多区联动”的平台作用,完善互贸进口商品产业链条,多措并举,加快边境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建设。
今年3月,龙江交投绥芬河国际物流港加工园区正式运营。截至目前,园区已经进驻9家来自北京、山东、宁夏等地的加工企业,园区厂房使用率达82%,这些企业从俄罗斯进口亚麻籽、大豆等原料,到园区落地加工成食用油、混合饲料等。
园区内企业以进口粮食产业链为依托,发展迅速。记者采访时看到,位于1号厂房的中赫粮油正开足马力,为苏州一家企业加工20吨的亚麻籽油。
龙江交投绥芬河国际物流港加工园区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1.53万平方米,综合投资约5亿元,运营达产后可实现十万吨级储粮规模,年加工油脂类和饲料类俄粮50万吨,实现总产值20亿元。
龙江交投绥龙高公司园区运营负责人宗俊哲说,《中国(黑龙江)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》的出台,对互市贸易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,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,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政策的优势,完善配套服务功能,带动边民创收致富,助力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落实落靠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兴边富民战略,近年来,绥芬河自贸片区围绕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开展全链条创新,将政策叠加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推动了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先后实现了亚麻籽、大豆、燕麦、冷冻扇贝、牛肉等品种的落地加工。今年以来,互市贸易进口落地加工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867%。
绥芬河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武秀凯说,我们与地方的商务、市场监管和税务部门协同联动,形成了包括多部门一体推进、全流程政策配套,链条式协同监管的边民互市贸易创新监管体系。我们充分利用了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的试点政策,支持自贸片区扩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进了互市贸易物流加工产业园区的建设。截至目前,吸引了包括粮食、肉类等产品的加工企业在边境地区集聚,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。
记者 付晓军 赵海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