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芬河自贸片区挂牌六年来,大胆闯、大胆试、自主改,形成了一批具有首创性、差异性、标志性的创新成果,这些创新措施和方法支撑绥芬河自贸片区在发展中稳步前行。
在绥芬河公路口岸货检通道,记者看到,进出境司机们纷纷出示手机上的二维码,申报全程不到两分钟。绥芬河自贸片区在2024年就率先试点开发应用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系统,司机可以在线上预申报电子运单和路单,来到口岸后将预填报信息一码上传即可,申报速度提升了一倍。
市交通运输局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现场管理负责人陈军介绍:“系统还新增加了异地车辆许可证线上管理功能,外省企业可通过系统填报企业资质,车辆牌照等信息,线上审批后,在我市即可领取国际道路运输许可证,帮助企业节省时间成本。”
此模式下绥芬河公路口岸平均每月通关车次近8000辆,每单查验登记时间从3分钟降低至1.5分钟,综合通关效率提升100%。异地车辆线上备案将审批备案时间由30—60天压缩至15天,帮助企业节省超50%的时间成本,有效推动了国际道路运输信息化精深改革。
张亚静是市隆耀云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财务经理,由于企业接到了新订单,急需一笔周转资金采购原材料,但因为缺少抵押资产,无法在银行获得贷款。
张亚静说:“一筹莫展之际联系到了金融超市,当日金融超市就帮助我们联系到了工商银行,匹配到了金融快贷,最终获得了300万元信用贷款,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。”
绥芬河自贸片区构建了集金融综合服务超市、“绥易融”平台、企业上市服务站、跨境结算中心、跨境金融服务站“五位一体”金融服务综合体。目前,金融综合服务超市累计推出金融产品195款,受理咨询企业378家,对接意向贷款12.1亿元,为1097家市场主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。跨境金融服务站累计为135家企业办理了450笔线上付汇6.55亿元,为175家出口企业办理出口信用保险4.4亿美元,线上平台的申请到审核批准流程,从原来的繁琐程序缩减至3天,打通了贸易发展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市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姜英介绍:“目前,为企业提供了涵盖信、保、关、税、汇、融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体系,下一步金融服务中心将持续发力,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政策宣传、优化服务上再加力,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类型。多措并举,带领金融机构共同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持续量增、面扩、价降,以更优的金融服务,促进绥芬河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。
2024年,省自贸办发布《中国(黑龙江)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九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》,绥芬河自贸片区入选8项,从外贸商品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、信用体系建设、营商环境打造到金融服务支持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创新,力促片区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营商环境,为自贸发展注入活水源泉。六年来,绥芬河自贸片区已累计储育制度创新成果230项,其中56项获评省级创新实践案例。
绥芬河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制度创新局局长张娣说:“ 2025年是绥芬河建市50周年,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。下一步绥芬河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局,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,挖掘好沿边跨境特色,以制度创新赋能经济发展,持续推动形成一批首创性标志性差异化的制度创新成果,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现代化水平,为争当向北开放排头兵贡献自贸力量。” 记者 付晓军 常鸿